好人精神代代傳
——“中國好人”王本才、王富、王周子祖孫三代的故事
日前,中央文明辦發(fā)布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祖孫三代齊上陣、堅守大堤為百姓守護家園的我市當涂縣烏溪鎮(zhèn)王本才、王富、王周子榮登榜單。消息傳來,王本才在家庭會上語重心長地說:“榮譽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激勵。但我們要往前看、向前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辜負黨和政府的信任?!?/p>
如今,祖孫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王本才一如既往地幫助村里開展環(huán)境整治;王富在做好村民兵營長本職工作之外,積極參與圍烏路擴寬工作;王周子參加了2020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試,現(xiàn)就職于無為市泥汊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希望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幫助更多的農(nóng)民。
時針撥回到今年7月。自烏溪鎮(zhèn)外河水位全面超警戒水位后,在抗洪防汛大堤上,王本、王富和王周子祖孫三代同上大堤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年近七旬的王本才是村里的老支書,有著豐富的防汛經(jīng)驗。此次防汛,在巡堤查險、察看水位時,王本才都會對身邊的后生晚輩進行指導,講授巡堤要點,傳授防汛經(jīng)驗,發(fā)揮著老黨員的余熱。作為村民兵營長,王富更是以身作則,每天都例行巡堤,并對責任地段安全隱患進行仔細排查,若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就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補救。巡堤、護堤、固堤,每天一上堤就是20多個小時,為節(jié)省時間,飲食基本靠泡面打發(fā)。家里最小的男子漢王周子以爺爺、叔叔為榜樣,也投身防汛抗災一線。按照工作分工,他每天都要往返老圩和南圩,檢查防汛各項工作落實情況,晚上10點還在巡查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會一直工作到凌晨2點。
7月14日,天降大雨,王本才、王富和王周子三人第一次碰巧聚在南圩一心村防汛埂段。接到烏溪鎮(zhèn)防汛指揮所通知,防汛人員要將南圩所有沿岸的雜樹枯枝全部清理干凈。一心村范圍內(nèi)的南圩防汛埂段長557米,任務量說起來很小,實際困難卻很大。南圩防汛人手本來就不充足,且沿岸樹枝大部分長在水里,這就需要兵分兩路——一邊有人在船上鋸樹,一邊有人在岸上將樹枝拉上來。面對迫在眉睫的任務,王富當即決定,他先上,劃船鋸樹,岸上就讓王周子來拉樹枝。聽到這個決定,王本才立即拒絕:“怎么了?你當你爸我老了啊,讓我在這休息?在防汛上,你可比不了我,劃船你沒我厲害?!薄鞍郑也皇怯X得你老,關鍵是你昨晚一夜沒睡,身子也受不了??!”“你放心吧,我硬朗著呢!聽我的,你和王周子在岸上,我來上船鋸樹。”王本才穿上紅馬甲,拿上工具,上船準備起來。看到老爺子這么堅定,王富和侄兒只能聽從老人家的意見。經(jīng)過6小時的努力,祖孫三人成功完成當前的清障任務。
馬鞍山日報社第一時間報道了“祖孫三代上大堤”的先進事跡,迅速引起廣泛反響。祖孫三代當選7月份“安徽好人”、8月-9月“中國好人”。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尤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