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竹籃、古式的竹笠、結實的竹床……在和縣縣城最繁華的小市口,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街,名叫“篾匠街”,古樸的街道上飄散著竹子特有的清香。往深處走,目之所及,都是各式各樣的竹器用具,交織著繁復多變的紋樣,令人嘆為觀止。
相傳明清時期,有一馬姓民間竹編藝人從鄉(xiāng)下來到這里,在一條巷子里從事竹篾制品的制作,人稱“馬篾匠”。馬篾匠手藝精湛,大到生產(chǎn)用的農(nóng)具,小到生活用品,他都能手工制作,深受當?shù)乩习傩盏南矏邸S捎谛枨罅看?,馬篾匠開始收徒,同時邀約鄉(xiāng)下一些篾匠手藝人來這里制作和售賣竹編制品,這條小巷逐漸成了當時竹篾制品的集散地。就這樣,“篾匠街”慢慢就形成。
在當?shù)兀耖g竹編技藝在一代又一代竹篾匠人手里傳承下來。在和縣善厚鎮(zhèn)陶店行政村前鄭自然村,就有一位民間竹編非遺傳承人,他自幼在刨竹聲和編篾聲中長大,與竹篾結下了一生情緣,已經(jīng)在指尖堅守50余載。他就是75歲的老篾匠張成林。
十幾平方米的空間,既是張成林家的客廳,也是他的“小工坊”。眼下,他坐在低矮的板凳上,手握一把篾刀埋頭工作。只見他拿起篾刀刮青,在竹子上下來回刮磨,去除表面青質(zhì),再用篾刀開邊,遇到竹節(jié),稍稍用勁,“啪”的一聲,竹節(jié)就平了。隨后,刮刀修邊,兩三遍過后,竹片基本上薄至1毫米,長度厚度根根精準齊平。別看張成林操作起來輕松自如,但一般人很難將一根竹子剖成薄薄竹絲,可彎編且不斷裂。
“為了保證籃底的平整,這道工序一直以來都是攤地上做的。”張成林將幾條竹篾有序地編織起來,粗糙的雙手靈巧地撥動著根根篾條,竹片縱橫交織,一來一往,十指翻飛,動作麻利且有條不紊。絲絲縷縷的竹條,在張成林的手中,幻化出種種形態(tài),將自然之美濃縮在縱橫之間。不一會兒工夫,一只精美的竹籃便在他翻飛的指尖成型。
竹編是一門辛苦的細活,一根完整的竹子,被剖變成極細的篾片及篾絲,然后通過篾匠的一雙巧手,或編或織或拉或穿,才能編織出精巧、牢固、耐用的各種竹篾制品。16歲那年,張成林拜師學藝,在師傅的指導下逐漸掌握技術,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泡在竹子里,刻苦學習剖篾和編織。對于一個篾匠來說,合適的篾絲是編制精美器具的先決條件,而竹篾竹絲怎么才能剖好,全靠多練,熟能生巧,方能精益求精。
如今,竹編制品開始被各種塑料、不銹鋼制品取代,竹編市場也不再興盛?!白鲶呈且患こ黾毣畹目嗖钍拢苌儆袑W徒可以堅持下來。”張成林坦言,竹制品需求有限,傳統(tǒng)篾匠營生難以維系,竹編這門老手藝年輕人無人問津。
“現(xiàn)在村里年輕人都不愿意做了,更多人選擇外出打工,我現(xiàn)在就希望能收幾個徒弟,盡力把竹編技藝傳承下去?!睆埑闪终f,作為竹編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人,他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竹編技藝,讓這一傳統(tǒng)手藝流傳下去。
文圖/記者 胡越 通訊員 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