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恣荊楚,安以定只。
逞志究欲,心意安只。
——《楚辭·大招》
3600多年前
當楚人祖先艱難跋涉
一路南遷時
誰也不曾想到
一個雄踞南方的大國由此萌芽
八百年間
多少繁盛富庶
成為歷史傳奇
這是一件鳥形黃金飾物
形態(tài)靈動 做工精細 盡顯華貴
它出自安徽淮南武王墩楚考烈王墓
無聲靜臥中
見證千年悲歡與興衰
黃金,以其絢爛華美
歷來為高貴和富有的象征
在古代
其開采多取自表層資源
《韓非子》記載:
“荊南之地,麗水之中多生金”
楚地水系密布
沙金淘采便利
資源之豐厚令天下羨慕
這件鳥形金飾
長4.3厘米,寬2厘米
高1.5厘米,重45克
它質(zhì)地純凈 線條優(yōu)美 羽紋清晰
尤其是引頸回首
蓄勢待發(fā)的臥姿
不免讓人想起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國經(jīng)典傳說
古時“金”字泛指多種金屬
東周列國時期
君主賞賜、商賈貿(mào)易等
用金動輒百斤千斤
其實多為黃銅
真正的黃金
只在權(quán)貴階層少量使用
唯有楚國因資源之利
在冶煉、制器、工藝等領(lǐng)域更為普及
尤其以“郢爰”為代表的黃金貨幣
整版冶鑄 分塊切割 稱重使用
是中國成規(guī)模流通的最古老金幣
熠熠生輝中,開風氣之先,展荊楚風華
唐宋至今
武王墩楚墓曾多次被盜
令人痛惜
其中洗劫最嚴重的就是金銀玉器
這件鳥形飾物是唯一幸存的黃金制品
恰如一只孤雁
頑強發(fā)出穿越時空的回鳴
從鑄造工藝上
它當屬典型楚地風格
但其形象極盡寫實
與鳳鳥神獸等江漢寫意之風大為不同
反而頗具北方特色
其來歷不免成謎
底部赫然有六個清晰文字
雖尚未破解
但推測可能是標識的重量
所有這些未知
都是歷史的寶貴印跡
需要今人繼續(xù)探究
從古至今
人們贊譽黃金的華貴與美麗
更希望我們的生活富裕而安樂
也正是一個民族千百年奮斗至今
才能實現(xiàn)如此愿景
在黃金般的美好時代不斷前行
[編輯:
吳傲飛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