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出生的孫阜民:
“出”則欣賞祖國大好河山 “歸”則享受家門口的美景
我叫孫阜民,出生于1953年。1970年,我來到馬鞍山,成為一名馬鋼職工?,F(xiàn)如今,兒女們早已成家立業(yè),孫輩也都長大成人。我和老伴身體尚且硬朗,最大的“任務(wù)”就變成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還記得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那會兒,我一時還不能適應(yīng),只能一邊到處找點活干,一邊努力培養(yǎng)興趣愛好。我種過花、養(yǎng)過魚,也學會了下棋、打乒乓球等。不過,我現(xiàn)在最喜歡的運動是騎行,因為騎行可以說走就走,我可以通過騎行的方式,去想去的地方,去看向往的風景。這些年,我騎行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到過新疆、內(nèi)蒙古、河南、河北、山西、云南等省份的不少城市,這些地區(qū)的不同地貌、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到一個新地方,我還喜歡探訪那里的人文古跡,了解背后的歷史故事。我還跟幾位老伙計一起騎行出過國門,到訪過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除了騎行出遠門,我平時也喜歡在馬鞍山及周邊城市短途騎行,感受家門口的風景變遷。走了這么多城市,我最喜歡的還是馬鞍山。它有山有水,兼容并包,休閑安逸,是個適合生活的城市。50多年來,馬鞍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舒適、安心。作為一名老馬鞍山人,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說到變化,去年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居住了20多年的西苑小區(qū)實施了老舊小區(qū)改造。新植了綠化,平整了道路,刷新了墻體,安裝了樓頂隔熱設(shè)施,更新完善了健身器材、消防設(shè)施……總之是“舊貌換新顏”,小區(qū)居民沒有一個不點贊的。還有家門口的兒童公園、雨山湖公園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打心眼里讓人滿意。
對于老年人來說,能跑能動是幸福,身體健康是幸福,家庭和睦是幸福。我正在完善我的“闖關(guān)東”路線,希望2025年,我可以順利地騎行出山海關(guān),去領(lǐng)略體驗一番“東北風味”。
文圖/記者 余萍